9月8日上午,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、豆本豆公益支持、多位權威營養界專家參與的“均衡營養·呵護健康——《豆奶營養健康與消費共識》發布會暨中國豆奶國民營養均衡計劃啟動儀式”在京舉辦。
共識發布,推動豆奶產業持續發展
大豆作為優質蛋白的重要食物來源,一直是各國膳食指南核心推薦的食物種類之一。但是,我國居民存在大豆食品消費率低,且攝入量不足的問題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匯集食品營養與安全、食品科學、農業科學等領域專家,開展了為期八個多月的研究分析,推出《豆奶營養健康與消費共識》。
《共識》系統梳理了大豆食品的營養健康作用及豆奶的營養特性,并針對目前豆奶消費情況提出重要的共識性內容,成為消費者選擇豆奶產品的指南,對于豆奶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。
據有關報告顯示,我國居民大豆食品攝入量為10.3 g/標準人日,但3~5歲兒童平均每日攝入量僅為4.4g,不足推薦攝入量的三分之一;而6~11歲兒童攝入量為7.9g,一般成年人為9.7g,老年人攝入量為9.9g,均遠低于推薦攝入量。此外,約有40%左右的成人不常吃大豆食品,70%的成年居民達不到最低推薦攝入量15g。對此,《共識》提出,每天攝入250ml全豆奶可滿足膳食針對大豆食品每日最低推薦量。
最后,針對消費者對豆奶、牛奶營養認知不全面,以及二者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片面性的問題,《共識》還特別發出“每天兩杯奶,豆奶和豆奶,均衡營養更健康”的倡議,旨在引導居民膳食營養更健康、更均衡發展。
大豆食品益處多,豆奶助力國民營養健康
作為中國傳統的健康食品之一,大豆及豆制品一直都因其蛋白含量高,氨基酸模式好等成為國民喜愛的食物之一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在會上表示:豆制飲品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,而豆奶中的大豆蛋白屬于優質植物蛋白,能提供人體無法自己合成、必須從飲食中吸收的多種氨基酸,也更易于中國人體質吸收,對增強國人體質有著積極作用。
國內外研究顯示,大豆食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膳食纖維、大豆異黃酮、大豆磷脂、大豆甾醇、大豆皂苷和大豆低聚糖等多種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。長期攝入全豆食品具有廣泛的健康益處。
基于大豆食品的健康益處,世界各國膳食指南都將大豆食品列為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?!吨袊用裆攀持改希?022)》建議“多吃蔬果、奶類、全谷、大豆”,其中大豆推薦量為每日15-25g,并提出豆類是“東方健康膳食模式”的構成之一,建議學齡前兒童、學齡兒童、老年人、素食人群等特殊人群經常攝入大豆及其制品?!豆沧R》也表示,大豆作為良好膳食模式中關鍵食物之一,食用大豆食品是健康膳食的基本要求之一。
“豆奶+牛奶”,科學膳食“新公式”
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》把“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”擺在首要位置,其中“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”等內容均是“大食物觀”的具體體現?;诖?,大豆產業的發展已獲多重政策支持,推動豆奶產業升級,加快營養轉型等均是“向植物要蛋白”,是對“大食物觀”的積極踐行,是順應政策發展的大勢所趨。
根據《共識》研究顯示,豆奶與牛奶營養各具特點。首先,大豆蛋白與牛奶蛋白均屬于優質蛋白質,但二者消化吸收模式不同。其次,豆奶和牛奶中的營養素含量有所差異,豆奶中脂肪含量約為牛奶的一半,同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,而牛奶中鈣、鉀、維生素A等含量高于豆奶。第三,豆奶和牛奶中含有各自特有的營養物質,例如豆奶中含有大豆異黃酮、大豆皂苷等植物化學物與膳食纖維,而牛奶中含有乳鐵蛋白、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等。
基于豆奶與牛奶之間的差異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提出,豆奶和牛奶從營養角度來說各有千秋,但從綠色可持續發展與雙碳角度來說,豆奶有著更大的有優勢,在產業發展方面更具潛力。
《共識》則針對豆奶與牛奶的營養差異,明確提出,綜合牛奶與豆奶在營養價值、健康效應與社會接受度等方面的異同,“豆奶+牛奶”成為值得推薦的飲用模式協同實現營養健康作用。
作為豆奶產業龍頭,豆本豆則一直以“國民營養科學踐行者”為身份,致力于推動豆奶產業升級和科學踐行國民營養。豆本豆以石磨破壁、原漿提純、分子乳化、無菌鎖真“四大核心工藝”為基礎,不斷以研發推動豆奶產業創新,制造出無添加、高蛋白、低脂肪、常溫便攜的高品質豆奶產品,把豆奶產業從飲料重新升級為國民基礎營養品的高度。
在國家“雙蛋白工程”指引下,權威營養專家、企業等各界共同努力,豆奶在“東方健康膳食”中的地位不斷提升。當下,作為更具科技含量、更貼合東方膳食習慣、更健康的日常營養補充品,豆奶將煥發出更強的新活力,成為更多消費者喜愛的營養飲品。
DALI FOODS GROUP
0595-873350775 X 8小時
關注我們的公眾號
?1989-2019 ?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05006822號-1閩公網安備 35052102000185號